期待己久! Xpress終於推出套裝四輪驅動(4WD)M車, 從此多一個選擇! 不一定要買日本Spice Kit改裝YOKOMO / XRAY成四驅M車, Xpress XM1S車架規格為現有高階版本Execute XQ1 作設計藍本再縮少成M車Size, 除了M車專用件其它零件大部份與同系列XQ1S共用, 部份零件可升級成XQ1金屬件 !
較為現代設計的四輪驅動M車, 在早十年也有兩家香港牌子曾經推出, 有TOP Sabre Mini以及ATOMIC VM2, 可是現在都己經停產了以及牌子也己沒有再出1:10 RC車架, 看來生產RC車架是一條不歸路, Xpress近來不斷推出新車架不知它能撐到多久放棄生產RC, 所以有就快買隨時可能變成絕版車, 哈哈! 餘下撐著生產1:10車架香港品牌(Roche, 3racing)…..
講開有段故, 全球首部四輛驅動(4WD)M車
Xpress與四驅M車歷史息息相關, 1994年日本田宮模型Tamiya因為Mini Cooper車殼尺寸原因而設計一部210mm輪距前輪驅動M車, 車架型號M-01.
在96年2月Xpress推出了全球首部量產四輛驅動(4WD)M車, 210mm輪距型號為962, 走高性能路線, 在2018年9月Xpress再次重新設計四輛驅動(4WD)Mini車架XM1S(不知廠方內部型號是否叫189?), 同樣為210mm輪距四輪驅動.
現代車架設計與早期設計分別
車架佈局與早10年的雙皮帶設計看似相約, 實際上車架重心是按現在更輕量的鋰電池以及電子設備佈局設計, 相比早十多年前Ni-Mh電池年代車架使用現代鋰電池左右肯定不平衡, 加上標準配備齒輪差速, 懸浮Servo座加雙水撥轉向架設計等等現代車架設計都有加入, 內齒輪比例也是公認最好的1.9比例, 一件成形波箱也是Xpress特色.
香港代理定價 HKD780
官方宣傳片
輪闊: 160mm (前), 162mm(後) 輪距: 210mm
標準前直軸尾配備齒輪差速
內齒輪比例也是公認最好的1.9比例
雙水撥轉向架設計, 反應更平均
懸浮Servo座
Xpress Execute XM1S 攤開圖
唉…影完相! 高手向砌車方法……………….包裝袋有分編號, 大家不要模仿!
全新設計M車規格搖臂, 改裝M仔又多個選擇
波箱, 前臂碼, 後臂碼規格是XQ1S / XQ1
XM1S規格前後防傾桿以及大減速齒輪
跟車有"膠丫叉"+"波頭扣", 扭拉桿方便很多
因為有"膠丫叉", 組裝後拉桿像新一樣沒有甩色
1:1拉桿圖方便對照
車尾牙差(齒輪差速)配5000Cst差速油!
組裝差速時, 在封油白O-Ring處先塗上差速油作潤滑作用
O-Ring後面也塗上差速油作潤滑
差速齒內部轉動零件, 再仔細檢查水口必須完全移除, 避免差速轉動不順影響攻灣
封油O-Ring安裝位置經常有人裝錯, 圖為正確位置
筆者習慣先不入差速油, “乾砌一次"確定差速轉動暢順,否則入油後發覺有問題是一個災難! 如發覺有卡住感覺, 多數是水口未完全移除(包括十字PIN水口也要注意), 也有少部份情況扭螺絲死力扭過緊, 令差速殼輕微變形!
牙差建議入法
按說明書建議, 使用重量作油量參考
油量為1.32g, 差速先放一邊, 待差速油完全浸泡每一角落
原差速重12.41g
開始處理啤令
筆者習慣把啤令原裝油脂清洗會更加暢順, 當然不清洗也OK !
使用洗啤令樽再加入去油劑搖1~2分鐘, 浸泡10分鐘, 小心去油劑氣體澎漲令啤令樽蓋彈開 !
取出啤令自然風乾5分鐘以上
風乾後加入模型啤令專用油, YR綠色油質地較黏, 十分適合啤令使用
加入充裕份量, 啤令備用
回到差速, 差速油己浸透內裡空間
由於之前差速殼己扭過一次螺絲,為避免滑牙, 重新扭入差速螺絲前首先尋回舊牙紋, 必須先逆時針方向轉動直至螺絲"答"一聲, 代表在牙紋起始位置再順時針扭緊
傳動中Pulley, PIN 為3x12mm
注意PIN有兩種長度, 分別為3x10mm 以及 3x12mm
傳動中Pulley, 使用最短的M3x4mm圓頭螺絲
傳動中Pulley完成
XM1S雖然是膠轉向, 但尺寸是與與同廠頂級版本XQ1相同, 也是啤令轉向
開始車架組裝, 先裝上Motor座柱
注意左右要分中
再裝上Motor座主要部份, Motor座為鋁合金相當厚料, 有助散熱!
車尾分體臂碼處
車頭分體臂碼處
一體成型膠波箱, 暫時只有Xpress XQ1, XM1系列獨有
頭尾波箱, Motor座完成
開始裝上傳動部份
傳動部份近鏡
裝上傳動後
車頭直軸部份
車尾差速部份
裝上二樓板
頭皮帶頂裝在二樓板上
圖為車尾偏心輪用作調教鬆緊度, 向前移一格令皮帶稍鬆, 暢順度提高
圖為車頭偏心輪用作調教鬆緊度, 向後移一格令皮帶稍鬆, 暢順度提高
轉向柱安裝, 有升級件XP-10112鋁柱選擇
轉向部份按說明書安裝Non-Floating位置
頭轉向杯可換臂, 預計將有Option推出
裝上搖臂PIN之前, 預先扭上機米令膠件產生螺絲紋, 膠件更耐用不易"撻牙"
C座膠件配合搖臂沒有虛位是好事, 想令搖臂順暢一點, 用介刀輕微打磨
向前推, 打磨程度視符自己心水, 基本上沒有虛位又可自由轉動為好
打磨前
打磨後
扭上DownStop機米
轉向杯扭上頂波子以及底固定螺絲時注意垂直度, 令轉向杯暢順轉動
按說明書裝上搖臂介子
裝上頭臂碼
注意全車正反牙拉桿同一方向, 方便日後調教
注意全車正反牙拉桿同一方向, 方便日後調教
尾杯也作適度打磨, 沒有虛位又可自由轉動為好
打磨後
按說明書裝上搖臂介子
裝上尾臂碼
裝上尾Roll Bar
裝上前Roll Bar
機米用作校正虛位, 機米剛好貼到Roll Bar又不能夾死影響轉動
Roll Bar定位機米方向如圖, 不會卡住Roll Bar轉動
檢查Roll Bar左右力量是否平等, 如相差太遠拆出Roll Bar放到平面檢查Roll Bar是否平
車尾油壓板
裝上車尾油壓板
裝上車頭油壓板
組裝油壓好幫手, 舊剪鉗夾住油壓桿扭進波頭
注入油壓油
油壓架為Yeah Racing #YA-0524, 放著直至氣泡全部離開筒內
油壓組裝完成
左面為自製記號, 方便日後調教車高
三角銼刀打磨油壓托記號
M車,足夠了! Yeah Racing MOBSTER 13.5T #MT-0023
Yeah Racing 40mm Motor風扇以及Motor風扇扣
近來非常流行的Power HD STORM-7 轉向Servo
Muchmore Racing全車黑色電線才美觀
Yeah Racing Hacktronic 120A Brushless Sensored ESC 電子變速
Sanwa RX-472配MT44遙控
預算電子設備擺位
3M 雙面貼文具店有售
筆者把多出的訊號線剪掉, 之後重新夾上訊號插頭, 沒有工具不要跟我做
完成電子設備擺放, 可供參考
Xpress 新型號車胎加菊花車呤
儲電電容沒有位置下的安排, 40mm風扇吹向Motor
Team ORCA短電
左右重量分佈平衡
電架螺絲可作調教, 剛好貼著固定電池
圖中圓頭螺絲, 裝上2口1mm介子, 剛好能頂著電池
調教好電池擺位完成圖
纖維膠紙密技, 留有開口位方便移除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