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開殼很難?
經常聽到車友表示開殼很難, 量度孔位當時正確, 但車殼開孔後不知為何仍是對不上車殼柱? 本篇將會由對位/開殼孔/上色等逐一解釋, 跟著做你也可以輕易開出一隻完美M車殼!
首先由對位開始解釋, 示範車架為Xpress的XM1S, 全備裝備狀態裝上Motor加電池以及車輪, 車架離地距調至平常行走狀態(筆者的為5mm), 如下圖車殼己作基本修剪, 示範用RCON ON9車殼, 準備工具如下:
– 車殼開孔器
– 介刀
– 圓規介刀
– 卡尺 / 間尺
– 洗潔精, 毛巾
– 建議使用全新車殼柱
開始重點:
需留意車殼底線與車架底板"必須要平衡", 如未能平衡可以剪短高的一方殼柱, 達到車殼底線與車架底板平衡, 此步驟如不平衡定位將會不對, 開出來的車殼孔便會不對.
首先車殼前後移到心水位置, 筆者選擇輛框位中線.
車殼孔定位
初步把車頭車尾左右位置移正, 再用油筆在車殼柱位置點一下, 放心之後會再量度左右是否分中.
同樣地車尾也用油筆在車殼柱位置點一下.
驗正左右定位
下圖為量度殼柱左右中對中距離, 頭殼柱為73mm, 尾殼柱為80mm
使用剛才量度的73mm基準, 量度車殼頭柱定點位置
相差不遠, 可以接受!
再量度頭柱定點位置左右是否平衡, 在車殼上找一個左右也有的參考點, 先量右邊
再量左邊發覺左右是不平衡的, 沒問題! 現在開始修正!
把車殼参考點量度, 距離為98mm
98 / 2 = 49mm, 車殼参考點49mm為中線, 卡尺輕輕劃出記號
驗正右邊參考點49mm是否為中線, 檢查中線是否平衡, 結果中線平衡可以用作參考線
重定車殼柱點
頭殼柱為73mm分中為73/2=36.5mm, 意思中線距離殼柱點36.5mm, 再用卡尺輕輕劃出記號
右邊相同處理方法, 中線距離殼柱點36.5mm, 再用卡尺輕輕劃出記號
重新用油筆點下車殼柱位置
同一原理檢查車尾位置, 檢查後發覺OK
車殼柱開孔完成, 注意車殼高度車殼底線與車架底板保持平衡
車殼沒有原裝底線, 可對正車殼車軸線參考
修剪最終車殼底線
由於RCON 9車殼底線沒有原裝位, 筆者用頭唇原度作為參考, 暫時非常厚
使用油筆緣著車殼邊緣一直走
得出自定車殼底線, 修剪車殼
修剪車殼底線完成
開車輪位
車架離地距為準備行走狀態之後調好車殼高度, 把車軸位用油筆劃上記號
量度車輪直徑, 結果為55mm左右, 車殼輪位不會和車輪一樣, 筆者加至60mm
圓規介刀出場, 容易開出一個絕對圓形而美觀的輪位
目標60mm, 半徑為30mm
使用車軸的定點為中心
重覆多次轉劃出刀痕, 不會是一刀可以完成, 只要刀痕夠深就可輕易摘出來
輕易摘出來
保持良好習慣, 輪殼角位修成圓邊, 避免介傷車呔
車殼輪位完成, 可見到使用圓規介刀效果十分美觀
開殼完成準備上色
首先使用洗潔精, 清潔車殼避免留有殘留油漬或脫模劑
擦乾風乾車殼
貼上皺紋膠紙, 擋著車窗位於, 上色後車窗才是透明
先噴上白色油作為主色, 如完成後不想貼窗邊貼紙, 先用介用把皺紋膠紙勾出窗邊刀路
由於是白色油做面色, 特別噴一層銀色作為底色, 但是如果面色為其他淺色系油, 例如黃色/營光色, 使用白色作為底色
待油漆完全風乾, 把剛才勾出窗邊刀路膠紙抆走
筆者把燈邊膠紙也抆走
使用噴槍, 把窗邊/燈邊噴成黑色
主色/窗邊/燈邊上色後效果, 筆者不喜歡外貼窗邊/燈貼紙, 因為很快撞花
田宮茶色噴油
最懶方法, 車燈/入風位只噴茶色噴油, 窗位也可溥噴一層
開尾翼孔, 量出中心點約為86mm
找出86mm點位置, 用參考點分中
用開殼鑽開3mm孔
抆走車殼保護貼
使用跟車的墊片以及螺絲
反轉車殼尾翼底部, 本應使用金屬LockNut但筆者習慣使用舊波頭固定, 輕量加上裝拆容易
完成示範, 尾翼茶色太厚效果一般, 溥溥噴一層較好
完成效果, 手工不是太好, 處理車殼筆者不是強項, 但作為技術原理解說足夠了 !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